目前分類:精采文摘 (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陳冠學先生除了以文學創作名於世,對於台灣本土文化也有深刻的研究,如《老台灣》探討台灣史,《台語的古老與古典》探討台語的源流。他對台語的研究,除了早期《台語的古老與古典》(1981)一書外,還在2007年出版《高階標準臺語字典(上冊)》。可惜尚未及完成下冊,就與世長辭。學界對於陳冠學先生的台語研究似乎不甚重視,至今尚未見具參考價值的介紹或評論。本文擬從台語語言研究的觀點,對陳冠學先生兩部重要的台語著作,作初步的述評。


2014屏東文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陳冠學(1934-2011)屏東縣新埤縣人。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畢業,從事教職,輾轉初中、國中、高中、專科等學校,曾受業於牟宗三先生。民國七十年辭去教職,一面耕種一面寫作。著作有散文集《訪草》、《訪草》、《父女對活》、《藍色的斷想》等;又專研中國古代思想,出版有《象形文字》、《莊子新傳》等書;退隱田園後,也專注於臺灣拓荒歷史和臺語的研究,著有《老臺灣》、《臺語之古老與古典》等書。其《田園之秋》獲得中國時報民七十一年文學散文推薦獎,吳三連文學獎民七十五年散文獎。

《田園之秋》是臺灣田園生活的緬懷和讚歌,描寫尋訪自然,與自然共生共存,其中蘊含頗多人文的思考和觀照。本論文旨在透過《田園之秋》文本之分析與歸納從中尋繹出作者之精神內涵所在,以期探討出作者之生活背景、學術背景與實際生活實踐之互為表裡的人文價值之意義。


2014屏東文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文論證楊逵《綠島家書》、沈從文《沈從文家書:1930-1966從文、兆和書信選》、傅雷《傅雷家書》與陳冠學《父女對話》四部作品皆具有生命書寫的價值,體現回顧生命、探索生命、想像生命、建構生命與擴展生命的特質。四部作品也因同樣聚焦於家庭關係,而有了跨時空對話的可能性。透過書寫,作家得以融合紛雜的生命歷史,亦把個人與家人的生命價值,看得更清楚透徹。本文將從生命書寫的角度,探索家庭四書中如何游移於自我與家人、倫理與情感、生命與創傷的面向,更擴及到記憶與歷史、自我與社會、個體與集體、自然與文明的疆域,產生複雜的交軌與交流。再從敘事學的角度,分析四書表意方式的異同,包括書信或對話的體例、有無指定接收者等,綜合闡述四書的整體價值。這些作品雖從私人敘事展開,直接碰觸到許多家庭事件或隱私。這些作品的價值,卻不只是家人情感的紀錄,也保留下一段清晰的族群歷史,更可能由此建構一段重要的時代印記與軌跡,值得深度闡述。

 

關鍵詞:《綠島家書》、《沈從文家書:1930-1966從文、兆和書信選》、《傅雷家書》、《父女對話》、生命書寫


2014屏東文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陳冠學,以《田園之秋》、《訪草》等充滿田園情懷,表達人類與自然緊密相連的哲學思考等散文著名於台灣文壇,獲獎無數。在散文之外,陳冠學也有論述專著如《論語新注》(中國哲學)、《老台灣》(歷史)、《台語的古老與古典》(語言與文化)及《進化神話第一部—駁達爾文《物種起源》》(生物學)等,也多受研究者青睞,試圖瞭解文學家的思想層次與範圍。但陳冠學的著作中容易為人所忽略者,即是其亦撰有小說《第三者》一書,該書中,小說題材不限於田園,也擴及到社會問題、底層人物,有著鄉土文學關懷社會的使命感;在小說中,陳冠學亦表達了其台灣史觀,可與其歷史論述相互映證;而小說情節的推演及其小說形式與技巧,也都可以供吾人觀察陳冠學文學的另一面向。本論文即以陳冠學的小說《第三者》為主要觀察文本,希望可以以此瞭解陳冠學文學在其田園散文外的另一面貌。


2014屏東文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然書寫是古今文學創作的重要主題。陳冠學(1934-2011)從一九八二年發表《田園之秋•初秋篇》之後,陸續被論者視為與法布爾《昆蟲記》、梭羅《湖濱散記》、喬治•基新《四季隨筆》、陶淵明隱逸文學等同類型的精品,進而攀登至崇高的臺灣經典文學層次。陳冠學返回田園的自我風格、反對進化論調的反璞歸真、離塵避世的簡約生活,充滿著政治抗拒與邊緣性格,與其說陳冠學的《田園之秋》是臺灣隱逸文學的奠基者,倒不如說他藉由勞動與書寫,實踐理想中最純淨的夢之國度。

因為「偶而瞥見一朵平常的藍色小花朵,頓時做了即刻隱遁反璞歸真的決定」觸動陳冠學轉化成田園性格的能量,再藉由回憶與抉擇的創作經營,逐漸凝聚建構自我的書寫實踐。這位像土地一樣的男人,就愛雨水、就愛秋天,從鄉村野趣中體悟生命與自然所產生的美感互動,他涉入現場,凝視這塊孕育萬物的大地,將城市塞到邊緣、將田園置放中心,把秋天中每一件事物改造成最新鮮的感動,而讀者藉由閱讀的回溯行為,慢慢感受田園風光,一步步被征服成大自然的一部分。

本文擬從《田園之秋》、《訪草》、《父女對話》與《陳冠學隨筆:夢與現實》等散文文本,探討陳冠學如何藉由回歸、實踐、回憶與凝視,完成自我形象建構,營造特殊田園散文的特色。

 

關鍵字:陳冠學,田園之秋,自然書寫,屏東文學

2014屏東文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製餅師〉為陳冠學小說集《第三者》中一篇帶著寓言性質的文學對話錄,也是陳冠學作品中少見的,帶有文學批評性質的篇章,透過作品中那位在鄉下開雜細店的老作家,道出對於文學美學與創作論等一番看法,或可視為陳冠學美學思想的演繹。

在〈製餅師〉中強調創作如同製餅,需為「美」而服務,而非為製造而製造,或為爭名而製造;而美,是人在實用化之餘,所追求的一種純粹,是無止境的,更是可貴的;他且提出「格思」一詞,來說明藝術創作在技術突破上的重要,但這也必須建立在為美來服務的終極目的之上;他且以美能增進「心福」為最高目的,反對鏡像式的單純反映人生過程中無可避免之惡。

本文即以〈製餅師〉為主要分析對象,並對出現於其中有關,文學創作論、美的目的性、藝術的社會功能等相關議題進行分析討論,並適度與其文學作品及相關論著進行對話,呈現陳冠學的美學思想及其重要性。


2014屏東文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陳冠學先生於1980年代初辭去教職,而後返回屏東新埤老家,過著清貧耕讀的農家生活,學貫中西的他,歸隱田園,並樂在其中,且以日記體裁記錄了對鄉土田園的深情厚愛,遂完成台灣自然書寫的經典之作――《田園之秋》。

而在《田園之秋》的字裡行間,時可得見陳冠學對於自然的觀照與想法,或源自老莊思想,或源於愛默生、歌德對自然的看法。作家劉克襄曾表示,陳冠學與孟東籬寫作風格的殊異,乃源於思考角度的不同,一從自然田園出發,一從城市視角思考。然陳冠學躬耕田園,實可視為其自然哲學的切實踐履。

本文即從《田園之秋》的文字紀錄,探究陳冠學對於人與自然的思考面向及內容,並嘗試追溯其思想淵源,及對照不同的思維觀點,以歸納整理出陳冠學的自然哲學。


2014屏東文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陳冠學先生畢業於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精研莊子思想,故其文學作品中常可見到莊子身影,惟當代莊學研究者罕有論述其成就者,本論文嘗試彌補此一缺憾。陳冠學有關莊子的專著可分為四個面向:一、翻譯《莊子》:陳冠學相當推崇日本福永光司莊子:古代中國的存在主義》一書,從翻譯中可以了解其所推崇的理由。二、論證莊子即楊朱:《莊子新傳》從動機、時代、姓名、載籍、籍貫與思想去論證,從而得到「莊周即楊朱定論」,為莊子學術史的翻案之作。三、推論莊子為宋人:《莊子宋人考》一書收集歷史文獻資料,歸納出莊子的宗國有四說:宋、魏(梁)、齊、楚,其中以宋國與梁國之說最受學者支持。錢穆《先秦諸子繫年》主張「戰國時宋都彭城」,以蒙屬梁國;陳冠學列了十六項駁證,反駁錢穆之說,用以證成「戰國時宋都商邱為宋」,附錄舉趙鐵寒《古史考述》三個例子作為旁證。四、注解《莊子》內篇:在證明莊周即楊朱之後,陳冠學覺得必須根據新發現重新解釋《莊子》,這便是《莊子新注》產生的原因。該書僅注內七篇,注文簡潔扼要,每一章有分析,論理獨到而深刻,頗為可取。本論文嘗試透過論述陳冠學對於《莊子》的翻譯、注解與論證,並檢視其得失,從而說明其莊學研究的成果。

關鍵詞:陳冠學、莊子、逍遙遊、楊朱、福永光司、錢穆

 


2014屏東文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