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自古以來,中國盛行立碑,清代移民將此風移植到臺灣。立碑地點以寺廟最多,此與寺廟為當時民眾最常聚集的公共場所有關。清代屏東地區碑碣依照內容和功用,可以分成沿革碑、紀事碑、頌德碑、捐題碑和示禁碑等項。沿革碑旨在敘述事物發展和變化的歷程,屏東書院所立章程可見地方望族對文教的貢獻;紀事碑在記載事實,以地方史事最引人注目,舉保鄉衛土的義民碑記為例,斯為六堆客家忠義精神的表徵;頌德碑目的在頌揚功德,多用於地方循吏,以頌讚清代官吏的治績;捐題碑紀錄眾人募資捐修建設公共物產的事蹟,以捐建寺廟居多,另有捐獻產業以換取香煙者,其次為地方建設,如設置義渡,以及重修於日治時期的門樓,猶見清代紀年為特例;示禁碑意在公告和警示,分成惡習、拓墾、塚地和祠廟祀業等類,可知當時社會風氣和官場文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2014屏東文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