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余光中至今曾踏足在大陸、香港、臺灣、歐美之間,而每一次空間的轉換,都面臨了文化身分認同的自辯證。詩人曾聲稱:「大陸是母親,臺灣是妻子,香港是情人,歐洲是外遇。」這些生命經驗融鑄而成了「中國結」與「臺灣情」兩大寫作主題,前者表現無法割捨的母子親情與血緣關係,詩人藉由時空穿梭的書寫,或透過兒時記憶以撫慰內心缺憾、或藉由古典意象以進入文化原鄉、或緬懷歷史以追溯過往時空,從中形塑對家國美化的、理想的虛構想像。至於「臺灣情」主題,詩人與臺灣雖無血緣關係,卻情同相識、相知到相惜的夫妻情感,藉著遍佈「臺灣」知名景點和地標的作品,從中建構居家定位的真實空間,積澱安身立命的土地認同。

余光中定居高雄之後,迄今總共出版四本詩集,分別是《夢與地理》、《安石榴》、《五行無阻》、《高樓對海》,詩集內容對於南部的風土民情著墨甚多,呈現詩人探訪南臺灣的地理人文景觀。本論文以余光中詩寫屏東作為切入點,主要是以人文地理學為思考途徑,焦點在研究余光中屏東書寫的空間意識,亦即詩人對於存在空間所蘊藉的意義。首先就詩人與南臺灣的結緣切入,研析余光中為何「屏東」地景著墨甚多?其次以新詩為主,散文為輔,探勘詩人在這些文本中出現了哪些地景,以及融入了哪些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等感官聯結,來建構「屏東」地景最後援引段義孚(Tuan Yi-Fu)和瑞夫(Relph)等人文地理學者對於「地方感」的界定,歸結余光中詩寫屏東的特色與意義

 

關鍵詞:余光中、現代詩、屏東、人文地理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2014屏東文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