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沙卡布拉揚(1942/05/04~),本名鄭天送,華文筆名為鄭穗影,「沙卡布拉揚」原來是其參加世界「地球語」(ESP)學會會員的名字,現在則做為他的臺語文筆名。1949年全家往南搬遷至屏東大母山(大武山)腳下的潮州,從此後便在此地成長。1988年4月進入日本專修大學教書,目前長期旅居日本。

本論文採取「依戀」和「除魅」兩條徑路去觀察探討沙卡布拉揚的臺語詩作品(1972-2005),可以發現沙卡的臺語詩呈現溫柔與批判的兩種截然不同詩風,前者依循「依戀:屏東地方」的徑路描寫詩人的屏東家鄉,詩人透過「潮州庄」、「大母山」和「故鄉生態」、「少年記憶」等不同板塊拼貼心中的「原鄉圖騰」,藉以穿過記憶甬道找回屏東故鄉的美好。至於「除魅:臺灣記憶」則是以批判性較強的「臺灣系列」作品,從「記憶臺灣」和「除魅臺灣」兩種思維進行敘述,前著描述詩人心中的美好臺灣印象,後者則以「政治除魅」和「土地除魅」兩種方式淨除臺灣的妖魅,而其最後目標仍是期待臺灣終能「脫離魔咒」,開出理性和自主的民主花朵。沙卡布拉揚的臺語文學主張,實可視為屏東文學者如黃石輝等人提倡用臺灣話創作鄉土文學以便能為「臺灣主體性」發聲的延續與強化。

關鍵詞:屏東、臺語詩、鄭天送、沙卡布拉揚、大武山、潮州
2014 第四屆屏東文學學術研討會文學地景與地方書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2014屏東文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